天津劳模志愿者:点燃自己,照亮社会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点击:
时间:2011-12-20 9:37:36
●市总成立劳模志愿者协会,使退休劳模老有所学、所为、所乐;
●劳模发挥特长,成立教育培训、科技传帮、节能减排等7支志愿小分队;
●劳模志愿者协会的活动,使老劳模的宝贵经验重新熠熠生辉。
张士珍、邢燕子、单书、卢珊、司宝通、李学武、年景林、张玉英……这些曾在津门熠熠生辉的名字,并未随岁月老去。他们感受着社会的关爱,同时也希望用一腔热血“反哺”社会。一位退休劳模说:“最怕的就是无所事事地度过晚年生活。我现在还可以做点事,不想虚度晚年。”
退休劳模的心愿,引起天津市总工会的高度重视,市总决定成立一个组织,把退休劳模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老有所学、所为、所乐。
2007年,拥有170多名会员的天津市劳模志愿者协会成立了。
劳模志愿者根据自己的特长与能力,组编成教育培训服务队、科技传帮服务队、节能减排服务队、公益活动服务队、管理咨询服务队、健康保健服务队、文化文艺服务队等7支志愿小分队。他们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用行动感召着更多的人。
奉献着,幸福着
曹金荣是锅炉专家,受天津市技协锅炉协会指派,做高新技术节能减排项目的调研推广工作。而节能减排服务队则由工交战线的15名劳动模范组成。两年来,队员们不辞辛苦,共调研58家企业,行程数千公里,为具备条件的25个企业写出了可行性分析报告,就是年已80岁的著名劳模司宝通也是有活动就参加。
康静退休前是和平区白楼医院的医生,作为早期的劳模志愿者,在社区老年病诊室的岗位上,她已连续奉献5年多。她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遇到急诊患者,随叫随到。但不要以为康医生家中无事,他的爱人患心肌梗塞多年,为了出诊,她都是每天很早就起床做家务,家务事打点停当才出门。每周六下午,还要骑车去紫金山路、体院北、雅安道、王顶堤等居民区为那些因拆迁而离开白楼社区的老人出诊。社区居民说:“我们真有福气,有康大夫在身边,心里头踏实!”
康静说,我们健康保健服务队有10人,每个人都肩负着志愿者的崇高职责,工作着,也快乐着,奉献着,也幸福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培训服务队,由18名有影响的劳模教师组成。他们面向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家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指导,为年轻教师传授教学经验。
全国劳模、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高级教师李寿康曾在新疆天山牧场教学20多年,把青春献给了边疆的教育事业,年纪大些才回到天津。退休后,她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作为教育培训服务队的一员,她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师。
天津四中原校长王培德为了做好志愿者工作,精心总结出一套青年教师在新课程计划中要把握的“六个维度”,即目标、师生角色、课程、课堂、教、学,同时提出课堂上要产生的“3个效应”。王培德不仅在天津讲授,北京、上海、西安、甘肃、南京、江西、福建、香港等地都留下过他出神入化讲课的身影,他还被中国教育电视台聘为数学科主讲。
科技传帮服务队由天津市科技战线的9位劳模组成,他们的任务主要是组织劳模中的科技人员,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科技咨询、信息交流,普及科学知识和先进技能。队长李之珍是天津市享誉全国的老科技工作者,市科委原副主任,在科技界工作46年,为提升天津科技水平,建立和推广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做出过重要贡献。退休后,他又为推进天津软件协会提高工作水平、建立软件出口基地付出了大量心血。近两年,为帮助企事业单位推广应用专利,他重新撰写“知识产权”文稿,为不同群体举办报告会,宣传知识产权常识,推进企业创新工作。
一个劳模,一面旗帜
在天津市浏阳里社区,提起孙丽华无人不知,无人不夸。人们熟识她,不仅因为她曾是环卫系统大名鼎鼎的全国劳模,更是因为她在退休后的9年中,一直义务担任“编外居委会主任”,将全部热情和心血奉献给社区居民。1998年,孙丽华退休后,看到小区杂乱的环境,她主动找到居委会,志愿当起“编外主任”。当时正是骄阳似火的夏季,为了彻底改善社区环境,孙丽华和居委会其他工作人员冒着酷暑,往来楼群里巷,动员居民拆除私搭乱盖,清理楼道杂物。她们每天挨家挨户动员,苦口婆心劝说,清理出来的杂物经常要装满一辆双排车。经过拉网式的清整,浏阳里社区不仅彻底改变了面貌,而且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
退休后,孙丽华从来没闲过。在社区里,她每天都要带着自己的“七件宝”,其中小桶、海绵、铁铲和扫帚专门用来清除乱贴乱画和小广告,另外“三件宝”是红袖标、小喇叭和三轮车。孙丽华身体不好,走路很不方便,有事需要通知大家时,便戴上红袖标,骑上三轮车,用小喇叭提示居民诸如开会、领低保、防火防盗等。遇到重要事情,每天要喊3次,连续喊一个星期。
虽然是个“编外主任”,可街道却始终按居委会主任的待遇给孙丽华发工资。最初,她用这些钱买来食品,逢年过节送到军烈属和贫困居民家中。后来,她和居委会商量用这笔钱设立“孙丽华基金”,除帮助困难居民外,还为社区居民制作了统一的自行车架和宣传栏,建立起社区青少年图书室、活动室和扶贫助困中心,使各种活动在社区里办得有声有色。
自孙丽华所居住的河西区友谊路街道成立了天津市第一支以劳模名字命名的退休职工志愿队——“孙丽华志愿队”以来,她每天坚持带领队友开展志愿活动,“一个劳模一面旗帜”,如今,这支志愿者队伍发展到50多名退休职工。近年来,“和谐友谊全民行动”已经成为友谊路社区建设的一个品牌,为创建和谐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