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全球创意港主站您好,欢迎来防雾霾门窗纱窗网

全球首款防霾窗 登陆中国

热点推荐

阅读新闻

长沙高新区:传承雷锋精神 建雷锋故里文化名镇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点击:    时间:2012-3-1 10:18:42

  雷锋塑像是长沙高新区雷锋镇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这段时间,雷锋纪念馆前坪的雷锋塑像前游人如织,纷纷拍照留念。

  华声在线2月29日讯(通讯员 高亮)生于斯,长于斯。生活在雷锋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对雷锋的印象,没有人会比他们更加自豪;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没有人会比他们更为深刻。49年来,长沙高新区雷锋镇人积极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在雷锋故里谱写出一首首道德之歌、文明之歌、创新之歌、发展之歌。尽管历经区划调整和经济发展,但雷锋精神在这里却永不褪色,早已深入每一位雷锋镇人的心灵。

  雷锋元素 遍布街头巷尾深入政府学校

  2008年,原属于望城县的雷锋镇转由长沙高新区托管,一向被外界看来只注重经济发展的开发区,从此有了关于雷锋的文化名片。4年来,在长沙高新区和雷锋镇的共同努力下,雷锋镇积极融入长沙主城区发展,城市品位在不断提升,多年的学雷锋传统不仅得到传承和深化,也有了更多的金字招牌。

  进入雷锋镇,你会发现“雷锋元素”无处不在。雷锋纪念馆、雷锋故居、雷锋塑像,这是外地人来雷锋镇必看的三张“招牌”,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也成为青少年心灵净化的殿堂。雷锋纪念馆建馆44年以来,已有2400余万人次来此参观,而有关雷锋的故事,也在这里感动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

  在雷锋镇政府,干部的案头摆放的是雷锋日记,胸前挂着雷锋像章,会议室墙壁上挂着雷锋语录和雷锋事迹,时刻激励他们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以雷锋精神兴镇育人,为雷锋家乡老百姓谋福祉。

  在雷锋小学,孩子们每个月都会坚持写雷锋日记,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教室墙壁上最醒目的地方挂着雷锋的画像,活动宣传栏上是孩子们平时各种学雷锋活动的剪影。雷锋,已成为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心中永远不变的道德偶像。

  关爱留守儿童,帮助迷路老人,雷锋派出所的“雷锋式警队”在全国都很有名气。该所还建设了学雷锋文化长廊、雷锋精神民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集体荣誉室,这群雷锋式的忠诚卫士以雷锋精神引领警队发展,为平安雷锋建功立业。

  雷锋镇卫生院每年坚持为居民义诊,特护病房服务敬老院孤寡老人,对困难群众实现免费治疗。该院还设立了雷锋示范岗,让医生贴心服务病人,及时解决了不少病人的疾苦。

  雷锋法庭、雷锋工商所、雷锋汽车站、雷锋敬老院、雷锋号志愿者服务站……一批批与雷锋有关的元素遍布雷锋镇街头巷尾,成为省会西大门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传承雷锋 “雷锋式”干部深得居民认同

  “我是雷锋家乡人!我是高新区雷锋镇人!”几年前,双向六车道的枫林三路从汽车西站延伸至雷锋镇,使雷锋镇实现了与长沙城区发展的对接。而随着长沙高新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雷锋镇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居民对长沙高新区的认同感不断增强。

  雷锋镇党委书记蒋学龙介绍,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雷锋镇的被征地农民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书画协会、腰鼓队、秧歌队、舞龙(狮)队等一批文艺团体脱颖而出,成为该镇今年推进“文化进村(社区)”学雷锋活动的一个重要缩影。被征地农民邓富友和妻子刘美林创办了雷锋镇晚霞艺术团,经常为居民义务演出,而闲暇时间就在雷锋纪念馆前坪教社区居民跳广场舞。真人桥村的腰鼓队还常常去敬老院慰问,为孤寡老人送去了欢乐。长沙高新区书画协会还经常开展与学雷锋有关的书画笔会、免费培训学生,让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找到学习的快乐。

  手里攥着一本民情日记本,手机24小时开机,踏着泥泞的山路,挨家挨户了解群众困难,结对帮扶群众……在雷锋镇的机关干部看来,看似繁琐的工作却拉近了他们与群众的距离,“雷锋式”的干部也在群众中间叫得越来越响亮。通过干部下村走访,一批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救助,因信访问题造成的一些矛盾也得到及时解决,维护了群众的合法利益。

  雷锋镇今年将推进“干部进农户、廉政进家庭、法律进课堂、文化进村(社区)”四大活动,传承弘扬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被征地农民作为雷锋镇今年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将通过集中组织送岗位下乡、职业培训和政策宣传培训等形式,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本领,文化配套设施也将进一步完善,让他们真正融入长沙高新区发展的大家庭,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留住雷锋 “新时代雷锋”不断涌现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这句话曾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尴尬。但对于听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唱雷锋歌曲长大的雷锋人来说,雷锋精神不仅是他们的集体记忆,亦是自豪的资本。如何留住雷锋,壮大学雷锋队伍,成为了五万雷锋镇人共同的期盼。这些年来,老雷锋风采依旧,彭红光、周泽良(烈士)、王世鹏等一批“新时代雷锋”不断涌现。

  在雷锋家乡,活跃着一支“雷锋车队”。这支车队由雷锋镇真人桥村的彭红光创立,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纪念日,车队都会免费接送乘客,坚持长达17年之久。“雷锋车队”还免费服务残疾人士数十万人次,为此收入减少几十万元收入,但车队司机都毫无怨言。“弘扬雷锋精神”的信念,早已在雷锋车队每一位员工心中烙下深深印记。2008年,38岁的红光巴士司机周泽良因公殉职,为了保护车上几十名乘客的安全,他在生命最后一刻死死踩住了刹车,感动星城。周泽良是土生土长的雷锋人,亦是雷锋家乡人学雷锋的典型代表。

  雷锋镇桥头铺村的王世鹏因骨癌左手截肢,但当过兵的他有些不服输的天性,靠着仅存的一只手臂,借钱购置果苗和花木,创办了时鲜水果园,还发动周围的邻居栽种果树。他还长期热心村上的公益事业,尽管创业吃了很多亏、受了不少苦,但他总能坦然面对,也感染了不少身边的人。

  在雷锋镇的街头,经常会看到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在义务捡拾垃圾,清洁街道,他们是雷锋镇荷花塘社区的义工志愿者服务队。参加志愿者的,既有社区退休干部、中小学生,也有被征地农民和打工者。社区志愿者还经常在晚上义务巡逻,提醒居民防火防盗,协助公安民警摸牌流动人口。作为“雷锋号”志愿服务工作站,这里已拥有一千多名志愿者,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等志愿服务已成为社区居民最普通不过的事情。

网站首页  防火防盗逃生网  门窗设计  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