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全球创意港主站您好,欢迎来防雾霾门窗纱窗网
全球首款防霾窗 登陆中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几十年来,南开区坚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持之以恒传承与弘扬雷锋精神,在南开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助人为乐的感人场面每天都在上演、无私奉献的道德楷模时刻都在涌现、舍己为人的英雄事迹时常在身边……如此浓厚的氛围,不仅让每一位南开人把弘扬雷锋精神转化为自觉行动,就连居住在南开区体育中心街阳光壹佰国际新城社区,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居民,也都在这种时代精神的感染下,乐于助人、热心公益——
走进南开区体育中心街阳光壹佰国际新城社区居委会,这里专设一间外籍志愿者接待室,每周四下午,志愿者轮流到此无偿为社区服务2个小时,齐备的外籍人士意见反馈簿、志愿者工作情况记录簿、入户访谈记录簿、大事记和服务承诺书整齐排列。
居委会主任杨福明告诉记者,为了中外居民的和谐共处,居委会成立伊始,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支由社区外籍人士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正是有了这些不图名利、不计得失的“洋雷锋”为维护社区和谐无私奉献着,阳光壹佰国际新城社区才越发实至名归,和谐温馨、充满阳光。
“以前中国居民见了我们绕着走,现在主动和蔼地打招呼,这是对我们志愿服务的认可!”
有人曾把2008年底正式划归南开区管辖的阳光壹佰国际新城社区比喻成“国际村”——常驻社区的1.5万余名居民中,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居民超过4000人。其中韩国居民为数最多,达到3200多人,是本市境外人员居住最集中的社区之一。居民们语言不同、肤色各异、文化教育背景千差万别,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马勺碰锅沿”的事情当然也就在所难免。
2009年6月,阳光壹佰国际新城社区居委会建立伊始,需要对这个津城境外人员居住最为集中的区域进行入户摸底调查、登记造册时,遇到了很多始料不及的困难。由于很多外籍人士白天外出工作,居委会工作人员只得放弃休息,利用夜晚和周末入户摸底调查。但很多外籍居民由于语言不通、担心泄露个人隐私等原因,无法或不愿配合,有的甚至直接给居委会工作人员吃“闭门羹”。直至有关部门协调了一批通晓韩、日、美等国语言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才确保了工作顺利推进。虽然几经周折,却也为管理服务好阳光壹佰国际新城社区这样的“国际村”拓宽了思路。
当时,有不少外籍居民操着不太熟练的中文充满疑惑地询问杨福明和她的同事们:“你们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工作,没有一分钱报酬,图的是什么啊?”
每当此时,杨福明和同事们都不失时机地为外籍居民们讲讲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久而久之,很多外籍居民由不理解变成主动支持,并表达出希望由一名雷锋精神的受益者转变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的愿望。
时隔不久,经过体育中心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公安南开分局体育中心派出所和阳光壹佰国际新城社区居委会的共同努力,一支由10名在津生活多年、熟知中国法律和文化风俗、通晓中英韩文且乐于服务社区的韩国志愿者队伍宣告成立,“国际村”从此有了为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无私奉献的“维和部队”,“以外管外、居民自治、信息共享、警民共管”的涉外服务新机制逐步形成。
每周四下午,10名韩国志愿者会轮流到阳光壹佰国际新城社区居委会内一间专门的接待室内,为社区无偿服务2个小时,主要接待外籍人士来电来访,同时也负责帮助中国居民转达对外籍人士的中肯建议、调解纠纷等。时间一长,以维护社区和谐为己任的志愿者们自然就成为中外居民都格外信任的“知心人”了。
“以前中国居民见了我们绕着走,现在主动和蔼地打招呼。”志愿者金珍希操着流利的汉语说,“这不仅是对我们这些‘洋邻居’的认同,更是对我们志愿服务的认可!”
(下转第28版)
图;居住在南开区体育中心街阳光壹佰国际新城社区的韩国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清理社区环境、捡拾绿地垃圾,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
记者清风摄
(上接第27版)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就像中国有一首歌的歌词一样:‘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除了每周四定期“坐班”外,志愿者们更多的是在随时随地提供志愿服务。无论是配合派出所做好外籍居民的住宿登记工作,还是协助社区民警开展义务巡逻,亦或是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只要中外居民需要帮助,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一次,阳光壹佰国际新城社区北园3号楼居民李大爷气呼呼找到了志愿者李贞玉。原来,李大爷平日喜欢侍弄花草,还种了几棵香椿树。谁知,就在他几天前外出旅游期间,自家香椿树的枝杈被隔壁的韩国邻居折断,用于搅拌乳胶漆。李大爷心疼不已,想要找这名韩国邻居讨个说法,但又苦于言语不通,只得向志愿者们求助。李贞玉与另一名志愿者金珍希先后多次登门,造访这名韩国居民,了解情况、化解矛盾。这名韩国人表示并不知道香椿树是“有主的”,并对自己破坏树木的行为表示悔过。事后,他又专程登门拜访李大爷,送去了花盆等礼物表示歉意。双方消除了误会,言归于好。
像这样为中外居民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事例,对于志愿者们来说早已是不胜枚举。
曾经有人问他们为何热衷于此,精通汉语的李贞玉笑着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就像中国有一首歌的歌词一样:‘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正如李贞玉所说,志愿服务的快乐就来自于对他人的帮助之中。这一点,志愿者郑玹稙同样深有体会。
去年1月22日晚,志愿者郑玹稙配合社区民警入户进行防火防盗宣传后准备回家,在阳光壹佰国际新城社区西园11号楼附近捡到一个黑色书包,内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若干韩文文件。苦等失主未果后,郑玹稙将物品送到了社区警务室,在民警的配合下终于物归原主。失主韩国籍居民申奉谨激动不已,他说电脑中有大量客户资料,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并再三表示要重金酬谢郑玹稙。
“我帮助你图的不是钱财。”郑玹稙婉言谢绝了申奉谨的美意,这让申奉谨更加感动,表示自己今后也要参与志愿服务,帮助他人。
从调解外籍夫妻矛盾到化解中外居民邻里纠纷,从协助派出所向外籍人士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出入境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再到配合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举办“友谊长存”文艺汇演……,家长里短的小事也好、柴米油盐的琐事也罢,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出现这些外籍志愿者们的身影,难怪中国居民们都喜欢称他们为“洋雷锋”。
“我们在中国、在天津生活了很多年,知道雷锋精神的深刻含义,也知道南开区多年来一直在开展学雷锋活动。”志愿者们以谦虚的态度看待中国居民的盛赞:“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中外居民参与到互帮互助的行动中来,让我们共同的家园充满阳光。”
“我热爱中国,喜欢南开这片沃土,更离不开阳光壹佰这个和谐的大家庭。在志愿服务中享受帮助他人的快乐,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不拿一分钱报酬,占用大量个人时间和精力也在所不惜,很多人对外籍志愿者们如此不遗余力服务居民群众的动力之源充满好奇。
用志愿者们的话来说,是民警、居委会工作人员和众多中国居民对他们的无私帮助和贴心关怀,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传统美德的强大魅力,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无限温暖,也更加坚定了传递爱心、帮扶他人的信念。
为了让这些外籍人士尽快适应在南开区的生活、融入社区,阳光壹佰国际新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始终不遗余力:鼓励社区青年学习外语更好地与外籍居民沟通、组织中外家庭主妇交流编织技巧、邀请外籍居民参加天津周边古镇休闲一日游活动、为外籍儿童免费接种疫苗等活动的开展让外籍人士特别是志愿者们拥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被认同感,融入社区建设、关心帮助他人也就变得更加水到渠成。
2011年夏天,韩国各地普降暴雨,首尔等多个地区受灾严重。阳光壹佰国际新城社区居委会迅速组织中国居民开展为韩国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很多中国居民捐款后不肯留下姓名,并在留言簿上写下“韩国加油、首尔挺住”等字样;一些中国小朋友甚至为他们素不相识的的韩国孩子捐出了自己的零用钱,这让韩国志愿者们再次倍受感动,投身社区志愿活动、主动服务中外居民的动力更足了。
针对部分韩国居民夜生活过于丰富、影响周边居民休息的情况,他们办起了社区韩文网站,用互联网技术与更多的韩国籍居民交流,提示同胞尊重中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扰民”。南开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阳光壹佰国际新城社区的外籍志愿者们更是积极帮助社区民警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外籍人士发放宣传品、预约入户普查时间、主动担当翻译,确保了普查工作顺利进行。据不完全统计,志愿者们在此期间共参与涉外入户普查437户、参与率达到63.8%,社区外国人普查率达到100%。
热心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社区。外籍志愿者们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又把这种人间真爱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带动更多外籍人士主动融入共建和谐社区、共享幸福生活的大潮中来。去年年底,又有11名欧美籍居民加入了志愿服务活动。
看着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们无不倍感欣慰。李贞玉的一席话代表了众多志愿者的共同心声:“我热爱中国,喜欢南开这片沃土,更离不开阳光壹佰这个和谐的大家庭。在志愿服务中享受帮助他人的快乐,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